资质证书
    荣誉证书
    产品介绍
    质量控制
    联系我们
 
水泥产能过剩 如何抑制市场失衡?
 

据了解,去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投产120条新线,新增水泥熟料产能14334.4万吨。今年水泥产能预计新增1.4亿吨,而水泥需求为0.8-1.1亿吨,水泥行业供略过于求。

相关人士认为,全国水泥整体市场需求下滑趋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但一些细分市场需求仍然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产能扩张过快引起的市场失衡问题已经凸现。

“跑马圈地”

据了解,在时下水泥行业相对景气以及巨大的利润空间的驱动下,国内各大水泥企业都在纷纷建线,新增产能迅猛上升。

以西部的甘肃为例,2008年甘肃全省已开工建设生产线10条,其中日产5000吨1条(平凉海螺),日产4000吨1条(中材白银),日产3000吨3条(成县祁连山、甘谷祁连山和临夏和政各1条),日产2500吨5条(酒钢宏达、金泥集团、安多水泥、临洮三易和中材天水各1条),日产2000吨1条(四川金旗)。另外,中材集团还与该省5个市、州共签订建设6条水泥生产线的意向性协议。

此外,青海情况与之类似,四川新建生产线和已审批的生产线更是达到了80余条,如果全部建成投产,生产的水泥数量将远远大于市场能消耗的水泥数量。从统计数字上看,水泥总体产能已经过剩。现在全部产能达到17亿吨,而市场需求量大约在14亿吨左右,有3亿吨富余产能。

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董事长杨皓就此表示,市场景气低迷的同时,来自业内同行跑马圈地般的竞争压力巨大。

杨皓谈道,金融风暴对东南沿海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正催动部分大型企业和民营资本加快向西部投资的步伐。如果那些在建的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即使现有落后产能全部淘汰,甘青两省也很可能迎来如浙江水泥现象相似的局面,竞争将会非常惨烈。

相关行业人士表示,产能过剩将给国民经济和水泥行业带来巨大灾难,因此要控制水泥总量、严格把控新上扩能项目减少水泥产能急剧扩大。同时,提高水泥行业的门槛,制定发布行业准入条件。此外,还尽快建立和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通过淘汰落后为先进产能倒出市场空间。尽量让产销达到平衡。

另一方面,相关人士还建议,应重点支持水泥企业开展余热发电、粉磨系统改造、处理利用工业废弃物、城市污泥、垃圾等生产水泥的技改项目;对国家重点支持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大型企业,继续在项目投资以及重组兼并中的项目核准、土地审批、信贷投放等方面优先支持。还将考虑继续鼓励企业出口水泥成套设备和工程技术服务,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直接海外投资建厂,适当时机恢复水泥出口退税政策。

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工艺,合理分配,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只有这样,国内水泥行业才能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最终实现快好发展。

市场失衡

据了解,从目前的项目建设看,除了重点工程水泥需求较大外,新开发房地产项目减少。另外,农村消费也因外出农民工打工收入的减少而放缓,新建的民用建筑减少,进而减少了水泥需求。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的超预期增长和房地产增速下挫之间的博弈结果仍然难料,对水泥的需求还有待观察;水泥、熟料出口受国际环境影响而大幅下挫,预计在年内都难以扭转。

据一季度的调查显示,全国有14个地区的水泥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部分甚至已回落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同时,企业利润总额出现负增长,销售利润率、毛利率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产品积压率也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大幅攀升。

整体需求下滑趋缓,细分市场需求不足。据了解,去年第四季度,国家大力拉动内需政策逐步到位,水泥需求量有一定回升。今年第一季度为水泥行业传统淡季,受春节等传统节假日的影响,预计仍将延续疲软态势。从项目建设情况看,除重点工程水泥需求较大外,新开房地产项目巨降,农村消费的持续低迷,让整体需求不足。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能扩张过快引起市场失衡。相关资料显示,金融危机推动了国家和市场本身对水泥产业结构的调整,水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规模化生产以及集约化经营将为优势水泥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营造新的发展环境。同时,优势水泥企业将通过增强自身实力,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赢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而区域产能扩张过快带来负面效应,对供需平衡造成潜在危险。

此外,相关统计也显示,与水泥行业相关的行业,煤、电及混合材资源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电价上涨,对于高能耗的水泥生产企业,带来新的成本压力,煤电成本已占制造成本的75%。钢产量和发电量下滑,使混合材资源紧张,价格上涨,进一步蚕食水泥成本。国际煤炭、石油价格出现大幅回落,但国内煤炭价格未能同步下调,对水泥行业的传导远未到位。因此,水泥需求量增长仍然缺乏动力。

起因众多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熊必琳就曾谈道,国家加大投资首先受益的是水泥行业,受益最大的也是水泥行业。大量的城市基础建设、农村城镇化、公共事业建设等对水泥的需求是必须的。而随着中央政府对投资的拉动和各项经济振兴、灾后重建计划的实施和推进,新一轮基础建设高潮即将到来,水泥等建材行业拥有巨大的商机。也引起了水泥产能的快速扩张。

对此,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也表示,水泥生产的外部环境趋好,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水泥产能也会随之增加。[NextPage]

雷前治谈道,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今年正常的投资计划没有变,加上扩大内需追加的4万亿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有望突破20万亿元,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中国政府全力救市情况下,水泥业固定资产投资将快速向前发展,产能大增,这是由水泥行业的特性决定的。

雷前治同时也表示,钢铁的原材料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出口量约占11%,国际市场萎靡必然影响钢铁行业景气。与国际市场关联度不同,水泥的原材料、燃料都是来自国内,市场主要也在国内,出口比例微乎其微。去年底国家就启动了4万亿投资刺激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功效正在逐步显示出来,给水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是水泥业产能增长的又一因素。

理性投资

按照现行国内水泥的产能和消耗水泥的状况计算,水泥行业内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必然。政府和企业以及协会应该在此基础上理性判断,加强合作,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处理好产能过剩问题?有行业人士纷纷献计献策,给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理性投资,避免重蹈覆辙。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叶青谈道,对于水泥企业,不能仅仅把基建投资回收期作为整个水泥厂投资回收期,而要考虑如果不能发挥效益时的整个社会退出成本。另外,政府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水泥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在产能过剩区域的投资上做减少投资;再次,各部门要综合考虑水泥企业分布的区域规划平衡,避免在现在平衡和略有缺口的中西部地区再次形成大的产能过剩,切实解决投资上的恶性循环问题。

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李叶青表示,就国内而言,要支持和鼓励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业整合,购并中小水泥企业,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就外部而言,要加大对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通过增发股份、公司债券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同时,对产能规模大、经营业绩好、商业及财务信用好、负债率不高的大型水泥企业,银行应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5年内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0-70%,有利于我国水泥市场更好地发展。

同舟共济,竞争合作。相关人士指出,水泥企业在工厂运行质量上竞争,力争做到运转消耗和成本都低,运行效率和环保质量均高,而不应展开价格血拼;主张水泥企业要竞争合作,理性对待成本和市场问题,不要总是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使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而应理性共度难关。

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有相关人士指出,企业管理应量化,减少各个环节带来的损失,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替代能源使用率,减少传统燃料消耗,加大工业废渣利用量,降低熟料消耗、控制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性现金流的比例。

淘汰立窑和落后产能,加大技术升级的力度。李叶青谈道,政府应支持有条件的立窑企业以区域市场需求平衡为导向,和大企业联手,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贯彻落实国家近年来颁布的关于淘汰立窑和落后产能的相关文件和精神。另外有相关人士也指出,应加快立窑及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大水泥企业技术升级的力度,5年内立窑应基本退出市场。

进一步推进水泥企业技术升级。李叶青强调,引导支持水泥企业按照能源消耗限额及环保、产品质量统一标准,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进行升级改造。

此外,还有相关人士建议,企业还应科学发展,走循环经济之路。投资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上充分支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防止发生扰乱市场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做到公平公正;税收政策上,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退税的标准;环保、能耗政策上,提高水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总之,在现有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条件下,政府和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各种措施、各项制度只有齐驱并进相辅相依,才能最大限度优化水泥市场,让水泥行业不仅在量上满足市场区场需求,而且还在量上适应时代的要求,很好地抑制市场正在偏离的平衡。此外,在地域分布和环境保护上也能最大限度得到优化,企业也能在立足长远的基础上得到良性发展。

版权所有:浙江金华高峰建材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金华飞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