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下雨人少了些,前段时间来拉水泥的车子都排成了长队。”11月17日,在浙江红火集团的大门口,几位门卫告诉笔者,他们每天都看着车子进进出出,今年以来一直较为冷清的水泥厂门口,到了11月突然热闹起来。
年底回暖
同样的场景在浙江虎山集团也得到了验证。“现在出现了很难得的汽车排队现象,为此我们还新增了4个装车点,添了3台包装机,更换了新的包装系统。”虎山集团总经理助理姜敏虹告诉笔者。“从价格上来看,从今年8月份开始,一共提价5次,涨价幅度为60元左右。”在姜敏虹看来,今年一直比较疲软的水泥市场到了第四季度突然呈现价量齐升的局面,缘于几大因素的拉动。一是国家4万亿投资,特别是大量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开工拉动作用非常大;另一方面,今年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对建材的拉动也很明显。
从最低时每吨180元至190元提高到目前的每吨260元至270元,红火集团董事长王金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上半年大市场需求比较少,而光下半年的销售量就占到全年的60%以上。”王金火也同样认为,“铁公基”等投资建设的拉动效应慢慢显现出来,而房地产以及民用的需求开始大量释放,加上年底的传统旺季,水泥市场一下子就动起来了。
限产保价
“除了外在的市场因素外,行业自律也非常重要。”王金火对此深有感触。长期以来,由于水泥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低价竞争、亏本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行业内耗非常严重。“省里今年组织了三次‘限产保价’,把总量降下来。”作为浙江省水泥协会会员,王金火每个月都要参加三四次省里或区域性的行业会议,共同商讨对策。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换发生产许可证、修订和完善一些新的质量和能耗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总产能。
“在危机面前,企业不应只考虑单个企业行为,更应重视行业行为。”王金火所表达的就是一种“抱团取暖”的理念,而这一点,随着“南方水泥”的介入和整合,协同效应慢慢体现出来。就衢州而言,“南方水泥”就整合江山、常山的三家水泥厂,占到衢州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南方’引领‘海螺’、‘红火’等大企业协同提价,目的就在于让水泥价格回归价值。”姜敏虹认为,目前的水泥价格上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理性回归。之前由于产能过剩,企业间为了生存恶性竞争,导致市场价格严重下滑,长期低位运行的价格严重制约了行业的理性发展。“政府主导的限产保价和企业的协同提价,其实都是为了保持产能与市场需求量的一定平衡。” |